又有巨头放大招!豪掷超250亿
如何穿越周期?卫星化学选择加大投资。
(相关资料图)
6月18日,卫星化学发布公告称,公司17日与徐圩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,公司拟在当地投资新建阿尔法烯烃(α-烯烃)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,该项目总投资约257亿元。
卫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,目前市值为498亿元。由于周期性原因,公司目前14.79元/股的价格,较此前24.14元/股的历史高点,已经有不小的回落。
豪掷257亿元投资α-烯烃
阿尔法烯烃(α-烯烃)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57亿元。
其中,固定资产投资约208亿元,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50万吨/年α-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、5套10万吨/年α-烯烃装置、3套20万吨/年POE装置、2套50万吨/年高端聚乙烯(茂金属)、2套40万吨/年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、1.5万吨/年聚α-烯烃装置、5万吨/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、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、LNG储罐(以项目备案为准)。
公司表示,将在徐圩新区拟登记注册独立法人公司,6个月内完成开工前各类手续办理,并确保于2024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(项目主装置启动桩基施工)。
对于此次投资,卫星化学表示,项目是基于公司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,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,依托徐圩新区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,在现有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战略布局。
公司表示,其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政策,鼓励石化原料多元化,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与绿色低碳发展,拓展富氢原料进口等政策,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 α-烯烃的技术,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(mPE)、聚乙烯弹性体(POE)、润滑油基础油(PAO)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等新材料,同时将副产氢气进行资源化利用,达到项目降碳的目标,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。
龙头也面临周期压力
卫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,拥有国内首套进口乙烷综合利用装置、首套丙烷脱氢装置,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生产装置,HDPE、EO、EG、SAP、聚醚大单体、双氧水等多个产品产能位居国内前列。
身处基础化工行业,卫星化学的业绩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。
2020年至2022年,公司营收分别为107.73亿元、285.57亿元及370.44亿元;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.61亿元、60.07亿元及30.62亿元。
2023年第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.15亿元,同比增加15.70%;实现归母净利润7.07亿元,同比下降53.83%。
对于这一情况,公司解释称,2022年,受俄乌冲突和欧洲能源局势紧张等因素的影响,天然气和乙烷价格出现短期大幅上涨的情况,而这导致公司成本上升。
不过,公司认为这一因素不会长期存在。公司称,自2022年9月以来,乙烷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至历史正常水平,同时油价依然在高位,乙烯-乙烷价差得到明显改善,预计未来乙烷价格会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。另外,天然气价格下跌也会降低公司的能源成本。
另外一边,公司的主营产品丙烯价格也较此前有所回落。
卓创资讯数据显示,截至6月13日,山东丙烯市场主流参照6000-6070元/吨,较年内高点下跌1715元/吨,跌幅22.13%;华东丙烯市场主流参照5850-5950元/吨,较年内高点下跌1650元/吨,跌幅21.85%。
扩展产业链穿越周期
尽管成本上升、下游低迷挤压盈利,但卫星化学一直在大举投资。
2022年公司实现连云港基地二阶段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,新增年产40万吨HDPE、73万吨EO、60万吨苯乙烯。
平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,计划2023年底中交,将更加高效利用PDH的丙烯资源生产多碳醇,形成丙烯-丙烯酸-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。
嘉兴基地加快推进26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建设,拓宽丙烯酸酯下游向中高端纺织乳液、涂料乳液、粘合剂、电池粘合剂与涂覆剂等化学新材料发展,促进公司产业链在质与量上的大幅提升。
吃下整个产业链是卫星化学应对周期的办法。
公司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,坚持做自己熟悉和有优势的事业,全力推进轻烃一体化产业布局,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,努力增强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动能,持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。
例如,对于PDH产能过剩,卫星化学并没有配置聚丙烯,而是将PDH装置是作为原料端,下游配套丙烯酸及酯,再到下游丰富的新材料产品,将产业链延长。
卫星化学认为,随着上市公司产业链逐步丰富,产品结构和产品规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,一部分丙烯酸已转化为下游高分子新材料出外出售,一部分作为丙烯酸商品出售,公司会依托产业链一体化优势,最大化转化为下游高分子新材料,提高产品附加值,确保公司经营和效益最大化。
(文章来源:中国基金报)
关键词: